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DRG下如何把握優勢病組,促進學科協同發展?
隨著醫保支付改革駛入“快車道”,對于醫院而言,依靠擴床位、搶患者獲得盈余的時代不復存在。DRG下錯綜復雜的醫療行為被“計量化、可比化”,醫療機構不可避免地從“規?!钡健皟r值”的過渡。
為更好適應醫保支付改革形勢,醫院應以質量和安全為前提,通過分析全院病組結構,篩選優勢重點病組、優化學科建設,轉變運營機制,促進醫院效益提升。
20%的病組基本決定80%的收入變動
同一DRG病組內的病人獲取的醫保收入是既定的,收治病人的多寡與虧損結余不成正比,優勢重點病組才是關鍵,深入細致測算,會發現約20%的病組是影響醫院收入變化的關鍵變量。
基于此原理,醫院可梳理科室收治患者DRG病組情況,根據80/20法則,篩選出重點病組-排名前20%的病組。對其次均費用、平均住院日、權重進行分析,確定優勢病組。
優勢病組是醫院住院醫療服務實現結余的主力,同時也是醫院學科發展的核心病組,其DRG相關指標CMI值、例均收益、三四級手術占比明顯高于其它病組,往往涉及新技術項目、中醫特色病種,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抓手,有效推進醫院優質高效發展。
DRG下全面掌握全院病組結構
借助矩陣工具,理清分析思路,根據權重與費用指數之間的變化關系,建立坐標系,精準地評價DRG病組運行情況,為醫院管理者實現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
處于第一象限的病組費用指數高且RW偏高,屬優勢病組,為醫院收益主要部分,建議大量開展相關病組,以此作為院內的標桿值,為其他病組設定改進目標;
處于第二象限的病組RW偏低但費用指數較偏高,對于提高效益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建議加大周轉,在持續做好分級診療和成本管控工作的基礎上,持續培育擴大病源,增加診療數量;
處于第三象限的病組費用指數較偏低且RW較低,屬于醫院虧損部分,建議嚴重虧損病例要精準施策,梳理評估收治病組與分級診療政策是否相符,將常見病、簡單病癥向下級醫院分診;
處于第四象限的病組RW偏高費用指數偏低,對收益影響較大,建議重點控費并調整費用結構,梳理臨床路徑,規范診療過程并提高醫療效率縮短平均住院日。
把握趨勢-對標促進學科協同建設發展
通過優化全院病組結構、進行重點病組梳理之后,醫院可以了解全院及??萍膊∽V,調整??撇〗M結構,同時可對??七M行定位,對標同級同類???,進而找出差距。此外,使用DRG相關指標,包括DRG組數、CMI、總權重、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和低風險死亡率,可以對臨床重點??频淖≡悍湛冃нM行評價,助力??平⑻嵘t療質量的措施。
目前DRG已應用于資源配置、費用管控、學科建設、質量管理等領域,應用DRG優化病組結構也是適應醫保支付改革形勢下醫院增益的方向趨勢。用好DRG管理、控費工具,明確學科優勢,調整病組結構,利于醫院保持自身發展核心競爭力。通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加快學科協同發展。
醫院如何推進重點病組管理
為達到良好的的管理效果,可對優勢重點病組實現每日監測、月度監測和階段評估,及時反饋,協助科室及時調整。
1、每日監測:采集每日出院患者基本數據,分析平均住院日、次均費用和藥占比,與同期標桿值對比,及時了解病組數據變化;
2、月度監測:根據病案首頁信息匯總月度病組數據,圖表形式展示病組指標達標情況和趨勢;
3、階段評估:對連續數月病組效益不佳的科室,評估是否存在病組結構的改變,深度分析原因,反饋到具體部門。
今創DRG醫療服務運營管理系統從全院、科室、病組分析重點病組,支持按照醫院要求按規則自定義重點病組目錄,可按一級科室、二級科室或病區等條件展示病組出院人數排名、權重排名以及相關指標統計分析,支持病組鉆取患者明細,并進一步查看患者病案首頁信息。
著眼醫院自身,調整病組結構,打造優勢學科,進一步合理配置醫院資源,實現“學科發展適度、結構布局合理、競爭優勢持續”的醫療機構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