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DRG支付下的臨床路徑,構建降本增效新模式!
自2009年開始,我國在醫療機構大力推廣臨床路徑管理模式,截止到目前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021年1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2年底前,三級醫院50%出院患者、二級醫院70%出院患者要按照臨床路徑管理。
隨著國家對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醫保與衛生健康等相關政策不斷出臺,醫療質量與費用逐漸成為焦點,對于臨床路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10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辦公廳印發《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實施細則》,在第三部分現場檢查實施細則第二章臨床服務質量與安全管理,明確指出“遵循臨床診療指南、醫療技術操作規范、行業標準和臨床路徑等有關要求開展診療工作?!痹?022年1月29日安徽省發布的實施細則中,對臨床路徑制定了更細致化的要求。
臨床路徑應用現狀
臨床路徑是醫療護理計劃中一種新的理念與模式,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具有規范診療行為、提高資源利用率等明顯優勢。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受限于各醫院水平參差不齊、病種覆蓋不全及施行的標準不盡相同,且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使得醫療機構對臨床路徑的應用推廣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狀態。
而隨著DRG醫保支付改革不斷推進,因DRG與臨床路徑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推動臨床路徑在我國有較好的發展空間與前景。區別于美國先有DRG,后產生臨床路徑,我國引入臨床路徑的時間早于引入DRG的時間。
DRG賦能臨床路徑“主動”
DRG支付方式改革的直接作用對象就是醫療機構,為付費改革在醫療機構順利落地,必須重點推進院內精細化管理、信息傳輸、成本管控等方面的協同改革。臨床路徑作為重要的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和提高效益的工具,必將成為推動醫療支付改革的重要抓手。
DRG推動臨床路徑精細化管理;DRG用于醫療費用支付制度的基本出發點是:醫療保險的給付方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實際花費付賬,而是按照病人疾病種類、嚴重程度、治療手段等條件所分入的疾病相關分組付賬。因此,醫院實行DRG付費制度過程中,必然要從追求粗放收入增長模式轉型精細化的內涵質量效益提升發展模式。臨床路徑配合DRG付費制則必須細化診療內容、診療方式以及診療目標,加強臨床路徑精細化管理。
DRG推動臨床路徑效益提升;DRG與臨床路徑目標相契合,但DRG付費制度更注重控費,臨床路徑則更加重視醫療質量安全,DRG與臨床路徑協同促進,有利于醫院將更多復雜臨床疾病情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治療同等類型、同等難度病例,醫院總體效用大幅減少,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優化醫療診斷效率,切實提升了臨床路徑效益。
DRG支付下,實行臨床路徑的意義
規范診療行為,降低醫用耗材占比;臨床路徑經過多學科專家依據循證醫學研究制定,使醫務人員工作有章可循,規范了醫務人員診療服務行為,推動合理使用檢驗和醫用耗材,控制不合理費用增長,降低醫療成本,使得醫院在醫?;鸬玫胶侠硌a償,保障醫療質量的同時并實現營利。
促進藥物合理使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下,消除靠銷售藥品獲得收入的逐利傾向,臨床路徑用藥管理是一種標準化的臨床用藥規范,能夠很好地監測患者藥物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等異常情況,進一步規范我國藥品的合理使用。
提高醫療品質,降低平均住院日;通過明確醫療職責,減少患者住院期間因醫護人員治療程序和方法的不同而導致的療效不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住院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對于防范感染、并發癥、質量事故、醫療糾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促進科間協作,提高核心競爭力;臨床路徑作為一種跨學科的全方位工作模式,具有連續性、合作性、全方位性的特點,在DRG成本核算的前提下,激勵醫院進行病種結構調整,以整體的診治護理帶動整體醫療的發展,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
增加透明度,提升患者滿意度;診治過程清楚地、預見性地提出,讓醫務人員對患者和家屬提出的問題都能給予滿意的答復,促進了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糾紛的發生。
隨著DRG在全國的推行,醫保對醫療機構的費用控制、醫療服務行為及質量監管力度加大,相信臨床路徑將會納入到更多醫療機構的流程管理中,通過約束醫療行為、降本增效,實現精細化管理。
今創DRG/DIP解決方案通過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全程實時監控費用和入組情況,對不合理行為進行預警,有效針對診療行為進行事中、事后監管,監測藥占比、耗占比等費用結構情況,全方位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推動臨床路徑效益提升。